一、办学历史悠久
1978年:政史专业招生
1996年:政史系、马列、德育教研室(1997年更名社会科研教研部)
1999年:政法系、社会科研教研部
2003年:法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
2016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
2017年:绍兴市委宣传部与绍兴文理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建制)

二、机构设置完备
市级研究机构(2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
校级研究机构(1个):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
院级研究机构(3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学院教学机构(6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三、学科特色鲜明
绍兴市重点学科(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学(学科教学·思政)
四、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建有一支具有扎实学术功底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现有学科教师3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博士16人;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暨重点资助培养人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各1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绍兴市教育功臣1人,“鉴湖学者”讲座教授1人。聘有一批政界学者和中学特级教师为客座教授。
五、科研成果丰硕
近年来,学院共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34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厅市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在《学术月刊》、《北京大学学报》、《求是》、《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期刊、《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全文转载、转摘和摘介;出版专著30余部。
六、育人成果显著
以学生的成人成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凸显“思想政治”专业性质和“师范性”培养方向的特点,构建了“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多元立体化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专业素养高,基本功扎实,曾获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1项,浙江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浙江省首届“卡尔·马克思杯”理论知识竞赛三等奖,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为100%,教师考编录取率高,近五年来始终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考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

【成才学生典型案例】
俞可平:1981届政史专业毕业生,著名学者、政治学家,中国民主治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俞可平、徐秀丽夫妇为绍兴文理学院“明华人才奖学金”设立者。

董凌达:1981届政史专业毕业生,绍兴市稽山中学校长,浙江省政治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思想政治教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音像教材审查专家,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浙派名师”初中及高中名师班指导教师。

王庆虎:2010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第二届、第三届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校优秀毕业生。曾获宁波市“教坛新秀”、海曙区“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获浙江省思品学科教学论文比赛、宁波市思品学科教学论文比赛、宁波市思品学科命题竞赛、宁波市“优课”等比赛一、二等奖。

邬洁静:2012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当年考取华侨大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现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外国哲学博士。

鲍哲洲:2015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省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得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现为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社会老师,获长三角地区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一等奖;杭州市西湖区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杭州市中学历史与社会第一届微课大赛一等奖;西湖区优质课比赛等比赛一等奖;西湖区“教坛新秀”称号;西湖区优秀党员积极分子。

吴卓晔:2017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现为香港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绍兴文理学院第十三届“卓越奖学金”一等奖和省第七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省第十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市“十三五大禹风”微型党课大赛等比赛一等奖。硕士期间,担任2017博鳌亚洲青年论坛(香港)青年学生代表团发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