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十二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四个一百”工程目标,以“弘扬雷锋精神,书写‘青马’时代答卷”为主题,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学雷锋系列主题活动,做到理论学习与志愿服务“知行合一”,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马人”的责任与担当。
学习+研讨:雷锋精神藏于心,青春声音话担当
3月3日,学院组织“越讲越红”大学生宣讲团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究会成员就如何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展开学习讨论。“越讲越红”大学生宣讲团团长芮语乐说,要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地方红色文化为使命,立足绍兴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青年讲给青年听”的宣讲模式,广泛传播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浙江省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标兵胡玉婷分享道:“‘干部’是成长的担当,‘党员’是初心的烙印,‘标兵’是信仰的勋章。作为思政学子,我们既要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更要以行动践行‘改变世界’的使命,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之中,形成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参加寒假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的习研会成员周思珂表示,青年要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等领域挥洒青春汗水,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宣誓+领悟:雷锋精神铭于心,青春誓言励前行
3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雷锋精神践行誓词墙”前人头攒动,全体学生郑重签下名字,许下“以‘红’为魂,以‘马’为基,以‘青’为本”的青春诺言。第七届“卡尔·马克思杯”浙江省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朱亿安宣誓:要持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这样的“青春誓言”绝非抽象的口号,而是镌刻于每一位马院学子血脉中的行动准则。连续四年“卡尔·马克思杯”省赛团体一等奖的荣誉墙上,镌刻着马院学子对知识的执着求索;一份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中,记录着他们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哲思融入田野的足迹;一个个理论宣讲现场,呈现着“大学生讲思政课”时鲜活案例的理论深意。

传承+实践:雷锋精神永流传,青春力量献社会
学院将雷锋精神融入“四个一百”工程,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春季学期伊始,“雷锋行动·净美教室计划”启动,志愿者分组清扫教室、整理书籍,以劳动之美诠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担当;“电动车文明守护行动”中,学生党员带头执勤,将“守护安全”的细节点滴汇聚成校园文明的底色;在“敬老院爱心志愿服务”中,学生们为老人送去温暖,也在代际对话中深化了对“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理解。据统计,近一年来,学院学生人均志愿服务时长已达50小时,累计开展社区服务、文化宣讲等活动50余场。与此同时,为更好学习贯彻雷锋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学院组织青年学子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主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近二年,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屡获殊荣:1支团队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1支团队获评市级优秀实践团队、4支团队获校暑期实践优秀团队,3人获“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篇调研报告斩获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二、三等奖,学院荣获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

从宣誓墙上的铿锵誓言,到返乡实践中的躬身力行,再到日常服务的细水长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以“又红又专”为育人导向,将雷锋精神与“青马”使命深度融合。通过“四个一百”工程的持续推进,学子们正以青春之笔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