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秉承百年师范办学传统,凭借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深厚底蕴,主动发挥地方高校的牵头引领作用,以与市域中小学共建思政课的天然学缘优势和强大业缘联系,聚焦人才培养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率先成立绍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联盟和名师工作室联盟,通过校政、社一体联动的方式,聚焦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大环节,实现各学段纵向衔接、螺旋上升的“内涵式”发展;围绕“一体化”建设目标,引领市域中小学开展协同党建、协同教学、协同教研、协同科研、协同育人,取得了显著成效。

劳模工匠馆
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早在2012年就开始探索与中学协同培养思政课教师的机制,2014年与中学开展“协同教学、协同教研、协同科研”实践,2019年提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五协同”机制,自2021年起,学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导下,联合市域内中小学试点学校和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依托“胆剑魂·越思政”大思政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市域“共同体”,成功构建了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三贯通·四衔接·五协同”的地方高校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市域模式。

绍兴市大中小学以“‘枫桥经验 ’
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开展协同教研活动
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早在2012年就开始探索与中学协同培养思政课教师的机制,2014年与中学开展“协同教学、协同教研、协同科研”实践,2019年提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五协同”机制,自2021年起,学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导下,联合市域内中小学试点学校和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依托“胆剑魂·越思政”大思政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市域“共同体”,成功构建了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三贯通·四衔接·五协同”的地方高校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市域模式。
学校先后获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循迹溯源用好“枫桥经验”思政“富矿”》入选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典型案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成果先后获批教育部和浙江省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精品项目3项。在学校的牵头引领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全市150余所学校、1000余名思政课教师和思政专业学生、50000余人次中小学生参与一体化教学活动,相关成果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央视、浙江卫视等媒体报道50余次。学校开设“绍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网站,并在潮新闻客户端打造“时政进校园”“田野思政”“绍兴文化青年说”等专栏,累计播出超60集,每集浏览量2万+,其中党史专栏9集的累计浏览量超335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