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3日,我院硕士研究生许苗在华南理工大学参加了“第二届国际科技诠释学研讨会”,并做大会全英文交流发言。
此次会议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英文报告形式,共有来自中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包括德国技术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德曼(Alfred Nordmann)、美国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英国科学社会学家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德国科学史学家安德里娅·布雷亚德(Andrea Bréard)、德国文化学者谢尔盖·冯·锡兰德(Cheryce von Xylander)、俄罗斯技术哲学家亚历山大·涅斯捷罗夫(Alexander Nesterov)等国际知名学者。此次国际会议旨在审视当代科学技术诠释学发展,推动哲学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研究,形成更具学术影响力的原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
在学院杨又老师指导下,许苗同学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哲学视域下的“物”诠释》(Interpretation of “Thing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的全英文报告。报告从中国哲学视域下的“心—物”关系出发,介绍了甲骨文中“物”与“器”的具体含义,并通过对《周易》“谦卦”中“物”的实在理解,指出中国哲学中的“物”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并用“得鱼忘筌”“濠梁之辩”“庄子梦蝶”“南镇观花”四个著名故事,引出“物的意义大于物的实在”“心外无物”的结论,深入阐释了心灵对文明的塑造作用。结合中国现代新儒家牟宗三融合中西方哲学基础的相关论述,阐述中国文化为心性之学,是一套以良知为重的文化系统。中华民族是一个能以独特的、根源的方式运用其心灵的原初民族,强调正德、利用、厚生。中国文化归根到底是一套“智的直觉”的文化系统。中国文化一直海纳百川,胸怀天下,在未来人类发展进程中必将创造更加现代性的文明新形态,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会议报告中,许苗还向中外专家介绍了“中国文化问题,有其世界的重要性”。中国哲学讲“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培育“民胞物与”情怀,在于“以心摄物”,用心性之学驾驭器物之学,既要做“内圣”,也要做“外王”,做大功、立大业,为生民谋幸福、为万世开太平。西方之学要积极学习中国文化的心性之学,学习中国“天下一家之情怀”。只有在中西互鉴中,人类未来的社会才真正能够实现“天下大同”“人类一家”。(杨又 徐子萌/文)
(图为大会期间许苗同学与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Alfred Nordmann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