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是张权老师带领的权倾天下小组,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微课是“勇立垦荒志,永铸垦荒情”,我们围绕着大陈岛垦荒精神,针对大陈岛红色资源及其现代化实践做了一系列深入调查。
根据我们前期的调查,参与问卷的300人中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并不清楚大陈岛,但事实上,大陈岛作为一个省级海上森林公园,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拥有着丰富的红色人文资源。近年来,大陈岛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建设不断深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教育意义与日俱增,是许多网友口中假期休闲好去处。
然而在几十年前,大陈岛还远不是如今繁荣富饶的样子。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岛战役爆发,这场海陆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最后一战,在这场战役中,共产党虽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仍全歼岛上国民党守军,一举解放一江山岛。
国民党当局害怕被共产党全数剿灭的场面重演,于是下令各部队于2月8日至12日从上下大陈各岛撤离。至12日,国民党共计强制一万名国民党正规部队军人,4000名游击队员和1.7万居民从大陈及其附近诸岛撤离,并在岛上埋设一万多枚地雷。与人烟一并撤走的,还有4万吨军用物资,10多座村庄内的神像庙宇和整座岛上的生息。至此,大陈岛成为一片荒地。也就是说大陈岛成为荒地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无人去开垦,一是无人敢开垦。
1955年7月,在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从1956年到1967年,国营农场耕地面积要大发展。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准备垦荒造田4亿至5亿亩,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为此,军垦官兵、垦荒队员、支边青年、知识青年纷纷向垦荒地集结,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垦荒运动。
中共温州地委积极响应敌人破坏,我们重建的号召,组织了一批平均年龄18岁的温州志愿垦荒队登岛垦荒,重建大陈岛,誓要为祖国创造更多粮食。这批年轻的队员上岛时并没有多少生产经验,也没有趁手的生产工具,海岛多台风,自然条件恶劣,甚至吃饱都很难。年轻的垦荒队员们却没有退缩,他们秉持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在海岛上开发土地,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克服晕船的毛病和海上多变的天气,省吃俭用外出学习捕鱼技术,同时他们投入大量精力研制设备,协同岛上集体企业开办五金厂,砖瓦厂,渔业器械修理厂,兴建邮电所,便利店棉布店等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增强经济生产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垦荒的任务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五年来,垦荒队员在岛上寒来暑往,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从不言弃。好在星光不问赶路者,时光不负有心人,数载风雨起苍黄,如今的大陈岛已经今非昔比。工人之家鳞次栉比,环岛公路绵延不绝,每天在大陈港往来的渔船数以千计,红绿经济并驾而行共同发展,大陈岛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先辈的奋斗。遥望着大陈岛上的烈士纪念馆,烈士墓碑,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能不感到心怀激荡,不能不继承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建党一百年的期限已经到来,建国一百年的任务也在眉睫,我们接受着先辈带来的更优质的教育,就应该具有更强烈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建设者的激情和意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