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在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之际,绍兴市大中小学百余名师生以“‘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开展协同教研活动,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同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借此“兴村共富”实践团也走出了校门,走向田野,将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关注乡村振兴,探索兴村共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01用好“活教材”
激活“大课堂” 擦亮“金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其中关键一招就是要擦亮“红”的底色,教育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便是我们开展思政课很好的一个媒介载体。
六十载历久弥新,一甲子熠熠生辉。在枫桥经验陈列馆内,“枫桥经验”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实践团成员屠天宇担任宣讲员向学生讲解了什么是“枫桥经验”,为什么要牢记在心、实抓在手,在新时代,如何续写“枫桥经验”三个方面。从上世纪60年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到新时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作为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创建单位,枫桥镇正致力打造产业经济的新样本、乡村治理的常青树、美好生活的理想地,在挖掘自身优质资源的基础上,聚焦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
02创新治理手段
巩固稳定局面 “智治”共享成果
“欢迎同学们来到社会治理中心,现在枫桥镇的治理正在朝功能高效、力量集合、多元共治的方向推进。”走进社会治理中心,实践团成员都发出了阵阵惊讶之声,映入眼帘的是各种高科技的设备屏幕。“绍兴把‘枫桥经验’和数字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发应用一批浙里兴村(治社)共富、全息人口感知平台、‘矩阵式’智治等多跨协同的数字治理应用场景,为经济改革发展稳定提供重要动力,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发展的重要一环。”实践团周炫宇老师对实践团成员解说着。
经过成员考察与老师指导,同学们对“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创新有了更深感悟,对于“枫桥经验”从对敌斗争到维护治安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发展的根本目标,正确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服务市场发展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兴村共富”实践团成员侯佳琪发出感慨。
03走进共富工坊
做活专属IP 让乡村富起来
“村庄的发展,既要遵循基本原则和规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一村一情、一村一品”。实践团成员在走访了枫源村后,返程路上“兴村共富”实践团导师周炫宇在向小组成员谈论着今日的心得和体会。“枫桥经验”有其内在的、可复制的、可推广的精髓,在学习、运用和创新“枫桥经验”过程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亮点,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切实运用到调研过程中、实践过程中。在坚持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枫源村既能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又能立足村情做好共同富裕的鲜活案例跃入同学们眼帘。
诸暨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共同富裕,因地制宜推进“共富工坊”建设,有力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其中枫源村根据“枫桥经验”发源地特色,着力打造“溯本枫源”共富工坊,将“枫桥经验”这一红色资源融入到产品中、文旅中,将红色资源优势有效转化经济优势。又因处于枫桥镇母亲河枫溪江之源头,枫源村打造独属于本村特色的枫源村矿泉水,并将枫叶、枫溪江、枫桥经验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属于枫源村的品牌。实践团成员在“溯本枫源”共富工坊中品味矿泉水的甜美,产品的独特韵味时,也品味着立足村情运用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独特风味。
04深入田野调查
探寻民生福祉 推动共同富裕
思路千条万条,走得通的只有一条,就是走群众路线。在“兴村共富”实践团交流会上,实践团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陈语心正在交流发言。夜色笼罩,实践团导师周炫宇博士表示要坚持趁热打铁,及时总结交流,每位成员围绕白天的调研内容总结自己的调研心得以及存在问题。实践团成员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就在于不打无准备之杖,前去去枫桥前认真备课,既了解村情民情,也了解了学术界和政府相关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文件精神。
在与村民的深入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枫源村爱心食堂等其他事业都是由爱心企业、乡贤、热心村民们纷纷前来捐钱捐物,大家都以实际行动支持村里爱心事业的发展。村庄完善了各类救助保障制度并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制度和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不一致是多数群体性事件或社会舆情发生的根源。农村里宅基地、自建房等问题是村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枫源村利用政府拨款、集体经济等建造具有新农村风貌的自建房,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走群众路线,以此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共同富裕建设。
在今天的实践中,同学们将目光投向基层、将脚步迈向基层,增进了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到共同富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认识与认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学们扎根农村的广袤大地,积极投身“兴村共富”建设事业。